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惠园动态

[媒体] 《北京考试报》:(张小锋)高校助推大学生创业 当好导师、伯乐、红娘

 张小锋:高校助推大学生创业 当好导师、伯乐、红娘

(来源:《北京考试报》日期:2015518日)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当下时兴的新词,吸引了中国乃至世界的高度关注。本周,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高校可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如何贯彻国家和教育部门的精神,促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格局的出现,社会各界特别是高校做了积极探索,但是仍存在认识模糊之处。笔者认为,当前高校在助推大学生创业创新工作中需要扮好三种角色:导师、伯乐和红娘。

导师角色,即像导师一样培育学生的创业创新精神。要创业,必须要有创业精神。大学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培育学生敢于挑战自我的精神,包括创业和创新精神。创业精神至少涵盖强烈的成功欲望、正确的创业操守、理性的成败观念、坚强的抗挫折能力。无数案例表明,创业精神是创业者不甘平庸、历尽艰辛、成功登顶的原动力,也是理性面对失败或接受一事无成局面的基石。大学教育必须在学生心田中播下创业创新的种子。“牵马河边易,逼马饮水难”。如果说,大学生没有强烈的创业欲望,缺乏正确的创业精神,不可能成为创业、创新王国中的强者和弄潮儿。塑造创业精神,首先要帮助学生超越常规的就业观念,树立“就业、创业,皆为事业”的理念,就业了不一定是“端上了金饭碗”,创业了也不一定是“在刀尖上跳舞”。创业者,结局不全是赚得盆丰钵满,也可能是输得精光。所以,塑造创业精神,要有成功和失败两方面的典型案例,不仅要展示创业者的金光大道,而且要说明创业者失败的教训、代价和付出的艰辛。让大学生创业者明白,成功后不要炫富、任性,失败后不要悲观厌世、一蹶不振。

伯乐角色,即选好创业苗子。有数据显示,在校生中有意创业者约为10%,而真正付诸实践的不足1%。这说明,不是每一个大学生都具备自主创业的能力和条件,必须进行甄别和遴选,即把那些有创业愿望、有创业条件、有一定抗风险能力的学生筛选出来,对这些人加以有针对性的培训、培养。这样做也是符合“因材施教”教育规律和大学教育实际的。选拔创业苗子,并不是说确定具体的人群和对象,而是建立在对创业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划定的大致范围。如大学生中最容易创业的是男性多还是女性多,是城市户口多还是农村户口多,是高年级多还是低年级多,是学习成绩好的多还是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多,是家庭条件相对好一点的多还是差一点的多,等等,都要仔细研究,寻摸出规律来。当然,创业种子培养可实行动态调整的弹性制,而非一选定终身。

红娘角色,即牵好线,搭好桥,促成“好姻缘”,而不是充当大包大揽的家长。大学生创业,需要很多条件,有人建议学校要给予足够的支持,如可否提供一定资金、一定场所,甚至可否由学校出面注册一个公司,然后提供给创业种子学生使用。这些想法,出发点是好的,是想帮助学生创业成功,但在实践中缺乏依据。首先,学校的资源是有限的,在教育资源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提供场地和资金是不现实的,同时学校注册一个公司给学生创业使用,也与国家政策相左。学校能为创业学生做的工作一定要尽力,不要推诿,这些工作包括:(一)开设创业课程;(二)推荐学生到合适公司实习,积累创业经历和经验;(三)做好各类创业服务工作,如信息咨询、法律顾问等;(四)搭建平台,为具有创业项目、创业点子的学生与投资公司“相识”、“结合”创造条件;(五)完善政策(如保留学籍),为大学生休学创业吃颗定心丸等。当然,还要特别提醒大学生创业者注意的是,李克强总理410日在吉林大学考察时强调,“在校学生首先要把学习搞好”。这也就是说,不管是准备创业还是打算就业的大学生,要注意大学期间的学业学习,千万别因创业顾此失彼甚而耽误学业。

 

附:原文报道链接

http://bjksb.bjeea.edu.cn/html/ksb/kaoshiwenhua/2015/0518/57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