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惠园动态

[特稿] 背后的故事:记我校六个一级学科博硕点申报工作

申报背后的故事

我校六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申报工作点滴

记者 湘宁 高畅

编者按:201133日,在全校师生员工的通力合作下,我校学科建设喜结硕果,获得了理论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理论经济学、政治学、公共管理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漫漫艰辛申报路,今朝开启学科建设新征程!无数领导、老师5个寒暑的艰苦奋斗,终于迎来了今天的成功。记者特别采访,记下那些幕后的默默付出,那些鲜花和掌声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凝心聚力 坚持不懈

学科建设的成就非一夕之功,共识合作、坚持不懈是学科建设取得成果的重要因素。早在2005年,我校第十次党代会就明确树立了“以学科发展为龙头,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工作重点。五年里,“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的观念深入人心,学位授权点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2006年第十次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结束后,学校领导远见卓识地提出了“以一级学科为单位进行新一轮的申报准备”的想法,立即着手新一轮申报的准备工作。全校以“实事求是,以申促建”为目标,制定了详细的申报计划和时间安排。五年来,学位授权审核工作由于国家的重大活动而迟迟没有开展,我校却始终没有放慢这项工作的步伐,每一年根据实际形势对申报计划进行调整,不断加大对拟申报学科点的投入和申报工作进展的检查,对各学院调研、大大小小的汇报会进行了20余次。全校上下蓄势待发,充满信心迎接新一轮申报工作的开始。正像王玲书记在我校新增一级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工作会议上说的那样:“共识合作、坚持不懈是我校学科建设取得成果的重要因素。”

全校“大合唱” 实现跨越发展

201049,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申报工作启动。一直到201133宣布结果,在将近一年的学位授权点申报工作过程中,我校领导自始至终把学科点申报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给予了高度重视。为此,学校多次召开通气会,关键的几次会议书记、校长亲自参加,并且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一同解决申报中出现的问题,群策群力为申报工作出谋划策,表示出了高度的重视和关心。施建军校长深有感触的说:“此次申报,我校党政密切配合,院系通力合作,上下同心,全校一致,是一曲全校共同进行学科建设的大合唱。”

在申报后期、评审开始阶段,王玲书记、施建军校长、张新民副校长多次前往教育部、北京市教委,把握一切机会向上级领导汇报和宣传我校学科建设的成就,多次表新增学位授权点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对师生员工的鼓舞和激励作用。

可以说,此次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申报的成功,得益于我校多年来学科建设的积累,亦得益于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得力措施!

申报团队给力!

在学科建设表彰大会上,研究生部主任杨长春教授用这样一个词形容取得学科建设优异成绩的六支团队——给力!各学科点申报团队是整个学科建设战役中的主力军,他们的水平高低、投入与否是学科建设成败的关键。

学科实力是学位点申报成功的基础,申报材料的充实来源于多年学科建设的积累。“整个学科申报持续了五年之久,但我们的学科基础也非五年间就拔地而起的,五年间各方面的情况都有过很大的变化。”法学院院长王军教授这样说。在过去的几年中,参与申报的单位无不重视人才引进工作、科研教学工作。在汲取以往申报经验的基础上,各学院都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采取了有力措施,引进了一批具有博士学位、在相应学科领域有较高学术水平和成果的专业人才。

此外,各学院领导亲自挂帅,负责部署本学科点的申报工作,精心挑选学科带头人参与申请表的填报工作,特别是对学术队伍、科学研究等基本数据的统计和材料的选择都进行了反复核实与论证。在准备答辩的过程中,为使20分钟的现场汇报答辩成为再次宣传学科点建设的良机,学校组织了多场模拟答辩,由经验丰富的学科评议组专家和各申报学科的负责人设计问题,研究答问技巧。

记者在采访王军教授时了解到,法学院原有两个二级博士点,一个一级硕士点,并且是国家重点学科,具有省部级实验室。这些条件的具备让法学院申报团队在申请表格第一页中填了满满一页,这是极少有学校能做到的。报表中要求对学科建设的总体情况做一个一千字的描述,林汉川教授建议院长亲自写这个描述,王军教授就亲自反复修改并完成了这个描述,另外五个细分各方向的描述也由不同的科研骨干老师认真撰写。当表格挂在网上公开审核时得到了广泛的好评。答辩时,法学院沈四宝和黄勇教授“大牌教授”都在百忙之中来到答辩现场。

不错过一个亮点,不允许一个差错

有这样一个人,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有这样一个人,奔走于各个学院之间,指点迷津;有这样一个人,经验卓绝,为我校学科建设倾囊献策。作为校长的学科建设顾问,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执着的奉献精神,凭借他多年的学科建设经验,为我校做出了特殊的贡献,贸大的历史将永远刻载一个令人尊敬的名字——林汉川。

申请表格的填写是申报工作的关键环节,在限定字数的文字叙述部分,填表人都力求既简洁又全方位展示学位授权点的成就。所有参与填表的教师、工作人员不辞辛苦地到各职能部门查询数据,确保准确。学校拥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的专家和学校特聘的学科建设专家,他们有着多年的评审和填表经验,在这一次的申报过程中,他们都倾其全力,无私奉献。特别是林汉川教授,他挨个走访每个学院,凭借他多年的学科申报经验和对学校发展的高度责任心,认真梳理各团队的每一份书面材料,提出了深刻的指导与建议;对表格的填写提出完善意见,也在宏观上把握和整合学校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资源;文字方面反复推敲,不错过一个亮点,不允许一个差错。他为我校学科建设起到了智囊智库的参谋作用,为学校此次学科建设帮了大忙。

“这是一位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学科带头人,他是一盏明灯,照亮了UIBE学科建设大业的前进大道。贸大有幸得此家,如虎添翼学科强;建言献策倾智囊,贡献卓越赛孔亮。”这样的称誉,林汉川教授当之无愧!

是冲锋枪 也是铺路石

“沟通协调,勇当冲锋枪,他们用坚韧的毅力托起了荣誉的天堂!五年只为磨一剑,组织协调重任当;四方奔走争名额,默默耕耘铺路忙。他们宣传呐喊、排困解惑、走访调研、抢抓信息,活跃在学科申报的第一线。他们又甘做幕后人,用忙碌的身影为成功保驾护航!”这是庆功会上为申报主力研究生部准备的颁奖词,亦是研究生部在申报过程中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

记者在采访研究生部主任杨长春教授时,他说:“研究生部是申报工作的组织和执行单位,上情下达,组织协调,抢抓信息。为申报工作的每一个步骤提供落实依据,为每一个学科点申报单位提供‘打仗’的准备。”

自从2006年学校实现一级学科博士点零的突破,这5年来,研究生部就一直进行着又一轮学科建设的准备,期待着新的收获。

申报之路“道阻且长”,所遇到的困难亦不胜枚举。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要频繁地摸清政策走向,一有风吹草动就要跟踪调查。为了更好更准确地为各申报单位提供政策信息,研究生部的工作人员们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信息,方方面面能利用到的资源不放过一个,为申报引领了正确的方向。协调院系之间人员的搭配等。研究生部的主要负责人夙兴夜寐,提前摸清表格的具体要求,摸清答辩时间及规则,摸清评委信息,做好一切的宣传工作。并在最关键的时刻,为答辩不周等突发情况做出了出色的补救。

本次申报实现了一次创举,就是彻底地做到了整合全校的资源。“打破了院系的概念,也打破了职称与职务概念——你是博导,但影响力不行,填表时就不能排第一;你是领导,但成果不那么突出,也许就排第三、第四。”整个学校通力合作,最终将表格填得完美无缺。

提到填申报表格,杨教授感触颇深。表格的要求内容不能错,不能重。作品的时间、出处决不允许错,表中的人、成果决不允许交叉。“一份表格,反复地进行核对与检查。那段时间,研究生部的负责人、各院的教学秘书、填表人就在研究生部的808室里,一审查就是一整天。”

采访到最后,杨教授的心情仍激动不已。他说:“背后的故事实在太多,说三天都说不完。在收获的节点回顾过去的艰辛,有种想流泪的感觉,因为我们期待了五年。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贸大学生,能见证学校四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从无到有,一一获得授予权,我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当时在表彰建设大会上,我做发言,始终怀着荣幸、满足与激动的心情来讲述我们的故事。感恩在一起工作的同事,是大家共同的努力赢得了这样丰硕的成果!”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五年磨一剑,让今天的贸大得有如此的辉煌。学位授权申报工作凝聚了惠园人太多的汗水和期望,每一位贸大人都应不辱历史使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功。让我们携起手来,团结一致,共同为建设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